复孔绦虫病

复孔绦虫病

概述:复孔绦虫病(dipylidiasis)是由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寄生肠道所致。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主要寄生犬、猫,偶见人体感染。我国仅有数例报道。成虫长10~50cm,头节有吸盘4个,顶突上有约60个玫瑰刺状小钩,常分列4环。节片双侧均有生殖孔,孕节充满贮卵囊,各贮虫卵2~40个。卵直径35~50μm,圆形,内有圆形六钩蚴。

病因

病因:成虫长10~50cm,头节有吸盘4个,顶突上有约60个玫瑰刺状小钩,常分列4环。节片双侧均有生殖孔,孕节充满贮卵囊,各贮虫卵2~40个。卵直径35~50μm,圆形,内有圆形六钩蚴。孕节随粪便排出,崩解后散出虫卵,被蚤类幼虫吞食,孵出六钩蚴,穿过肠壁入血腔发育为似囊尾蚴,该蚤被犬、猫等动物或人所食,在小肠内经约3周发育成成虫。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本虫的致病作用主要由虫体对宿主肠壁黏膜的损伤及其分泌的毒素所引起。似囊尾蚴所寄生的肠绒毛出现肿胀和变性,以后则出现结缔组织和上皮细胞的增生。成虫则可使附着部位的肠黏—膜受损伤,引起充血和坏死,并可形成小溃疡,病灶周围则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轻微,感染严重者尤其是儿童可有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腹部不适,间或有腹痛腹泻,因有孕节自动从肛门逸出,故可有肛门瘙痒和烦躁不安等。

并发症

并发症:与膜壳绦虫病同。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可发现虫卵,检查粪便的方法以漂浮集卵法的阳性率较高。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孕节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临床上应注意与肥胖绦虫病和链状带绦虫病相鉴别。

治疗

治疗:方法同膜壳绦虫。

预后

预后:预后良好。

预防

预防:方法同膜壳绦虫。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